
网站访问量
促甲状腺激素围手术期变化纵向轨迹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后恢复的关系
罗宝钰;姜隽;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围手术期变化纵向轨迹与甲状腺良性结节(BTN)微波消融术后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1例B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组基轨迹建模(GBTM)模型分组原则,确定TSH水平发展轨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TSH水平发展轨迹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功能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TSH水平变化轨迹与疗效的关系并进行趋势性检验;应用二元Log-binomial回归模型计算不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在BTN患者中,识别到4种不同的TSH水平发展轨迹:低-稳定型(90例)、低-增长型(47例)、中-增长型(63例)、高-增长型(51例)。不同TSH水平发展轨迹的手术疗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低-稳定型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低-增长型。不同TSH水平发展轨迹患者手术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T3、FT4术后水平均低于术前,IL-8、hs-CRP、TNF-α术后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4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与血清炎症因子(IL-8、hs-CRP、TNF-α)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TSH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炎症因子(IL-8、hs-CRP、TNF-α)呈正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稳定型为参照,低-增长型、中-增长型、高-增长型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稳定型比较,低-增长型、中-增长型、高-增长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风险升高(RR>1,P<0.05)。结论:TSH水平与甲状腺良性结节MWA后恢复密切相关,TSH水平与FT3、FT4呈负相关,与IL-8、hs-CRP、TNF-α呈正相关,低-稳定型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低-增长型。
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刘文卉;高萌;魏修良;滕超;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评估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性,构建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行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完整并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PTC的患者553例(共553个结节),其中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28例(共228个结节),非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25例(325个结节)。将所有患者按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并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比较两组临床及超声特征差异并绘制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在年龄、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灶多发性、纵横比、钙化、与被膜关系及血流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病灶多发性、纵横比、钙化及血流等与PTC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将这些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性能、校准和临床价值。结论: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当PTC患者年龄较大、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结节纵横比≥1时,不易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当结节呈多发性、结节伴微钙化、结节有中央血供或丰富血供时,更易并发颈部淋巴结转移。
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
赵红梅,雷玉涛,侯宽永,裴斐目的: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上的差异。提出各自独立诊断的论据。方法:结合2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和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对两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物,主要与乳腺肿物和早期乳腺癌鉴别诊断,手术以局部切除多见,病理表现为导管扩张及导管周围明显炎性改变。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和炎性改变,主要与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大,病理变化以乳腺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多发性脓肿为主。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有明显的差异,应作为这两种疾病独立诊断。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5年经验回顾与展望
牛军;牛卫博;张朝阳;寿楠海;<正>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然而有7%~21%的胆囊结石病人合并有胆管结石,在亚太地区和我国这一比例更高。在LC早期,这类病人被列为LC相对禁忌证,仍需行传统开腹手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如何应用腹腔镜、内窥镜及胆道镜等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症,成为现代胆道外科微创治疗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LC前或LC后行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术中经胆囊管取石术(LCDE)治疗胆管结石。尽管LC联合EST是理论上合理的微创治疗方式,在我国的应用亦较广泛,但其并发症发生率
仿生型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朱代亮;帅磊渊;仿生型纳米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载药靶向性,有效降低了传统纳米粒的免疫原性。目前国内外仿生型纳米材料涉及多个种类,包括细胞膜包被的纳米粒、脂质体、微囊以及外分泌体等。本文就仿生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路晓阳;冯景;周毅;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精准的治疗措施。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是自身免疫、激素水平和微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Th/Treg细胞失衡诱导IL-2、IL-17、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机体催乳素水平增高;乳房组织及脓液中特殊类型棒状杆菌激活免疫细胞及其外毒素作用等。笔者就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明确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制定个体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