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
EIF5A2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杨少华;许永平;赵棁预;张世博;方兴保;廖周俊;目的: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IF5A2)在肝内胆管癌细胞株RBE、HCCC9810和HUCCT1中的表达差异及对HCCC9810细胞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IF5A2在RBE、HCCC9810、HUCCT1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选择EIF5A2表达量最高的HCCC9810细胞株用于本实验,瞬时转染小干扰RNA的方法沉默HCCC9810细胞株中EIF5A2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筛选沉默效果最佳的小干扰RNA,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沉默EIF5A2后对HCCC9810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CCC9810细胞中沉默EIF5A2后对PI3K/AKT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IF5A2在HCCC9810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最高,siRNA1对HCCC9810细胞株中EIF5A2的沉默效果最佳;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在HCCC9810细胞株中沉默EIF5A2后,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下降(P<0.05),同时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PI3K、p-AK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上皮样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升高(P<0.05),间质样细胞标志物N-cadherin下降(P<0.05)。结论:EIF5A2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增强其迁移侵袭能力。
基于18F-FDG PET/CT和肿瘤标志物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联合碘-131治疗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
陈冬琼;刘建伟;蒋丹;李治泉;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和肿瘤标志物与手术联合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联合碘-131治疗的134例DT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1年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6)和预后不良组(n=2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18F-FDG PET/CT相关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参数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DTC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关参数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构建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Ⅲ~Ⅳ期占比、全切手术方式占比及促甲状腺激素(TSH)、SUVmax、MTV、TLG、Tg、TgAb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SUVmax、MTV、TLG与Tg、TgAb水平均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变量后,SUVmax、MTV、TLG、Tg、TgAb均是DTC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SUVmax、MTV、TLG、Tg、TgAb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明显优于各参数单独预测(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评价显示模型预测效能良好,K折交叉验证显示模型性能稳定,泛化能力良好。结论:18F-FDG PET/CT相关参数SUVmax、MTV、TLG及肿瘤标志物Tg、TgAb均是手术联合碘-131治疗D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
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差异的探讨
赵红梅,雷玉涛,侯宽永,裴斐目的: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上的差异。提出各自独立诊断的论据。方法:结合2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和2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对两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物,主要与乳腺肿物和早期乳腺癌鉴别诊断,手术以局部切除多见,病理表现为导管扩张及导管周围明显炎性改变。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和炎性改变,主要与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大,病理变化以乳腺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多发性脓肿为主。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有明显的差异,应作为这两种疾病独立诊断。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5年经验回顾与展望
牛军;牛卫博;张朝阳;寿楠海;<正>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等胆囊良性疾患的金标准。然而有7%~21%的胆囊结石病人合并有胆管结石,在亚太地区和我国这一比例更高。在LC早期,这类病人被列为LC相对禁忌证,仍需行传统开腹手术,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如何应用腹腔镜、内窥镜及胆道镜等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症,成为现代胆道外科微创治疗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LC前或LC后行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术中经胆囊管取石术(LCDE)治疗胆管结石。尽管LC联合EST是理论上合理的微创治疗方式,在我国的应用亦较广泛,但其并发症发生率
仿生型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朱代亮;帅磊渊;仿生型纳米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载药靶向性,有效降低了传统纳米粒的免疫原性。目前国内外仿生型纳米材料涉及多个种类,包括细胞膜包被的纳米粒、脂质体、微囊以及外分泌体等。本文就仿生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路晓阳;冯景;周毅;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慢性炎症,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缺乏精准的治疗措施。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是自身免疫、激素水平和微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Th/Treg细胞失衡诱导IL-2、IL-17、IFN-γ等细胞因子变化;机体催乳素水平增高;乳房组织及脓液中特殊类型棒状杆菌激活免疫细胞及其外毒素作用等。笔者就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明确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制定个体化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