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gaojisousuo advsearchresultpage gaojisousuocharts
标题 关键词
作者 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 基金
DOI 栏目
摘要
时间范围 -
重 置 检 索   简单检索

文献

排序: 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前沿与进展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研究进展

袁廷振;刘丽凤;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全球发病率为96.5~100/10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整体呈上升趋势。外科手术一直是阑尾炎治疗的“金标准”,但随着人们对阑尾分泌、免疫功能认识地不断加强,保守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ERAT)作为一种治疗阑尾炎的新方式,通过对阑尾插管、取石、造影、冲洗等步骤达到治疗阑尾炎的目的。就ERAT的发展、诊治优势、疗效对比、对机体的影响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2025 年 05 期 v.28 ;
[下载次数: 6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短篇论著

术前电解质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谵妄的关系

徐子恒;靳斌;刘考;王克芳;

分析术前电解质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收集2019年1月—2024年4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609例患者的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电解质水平与POD的关系,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术前电解质水平与POD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亚组分析探索变量间潜在的交互作用。肝移植POD发病率为16.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仅术前钾离子水平与POD有关(P<0.05);术前钠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和氯离子与POD无关(P<0.05)。亚组分析表明术前镁离子在术前钾离子与POD关系中的交互作用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72)。术前钾离子水平是肝移植POD独立的影响因素,电解质离子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在POD的管理中,不能忽视电解质离子间的相互影响。

2025 年 05 期 v.28 ;
[下载次数: 2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前沿与进展

BRAFV600E和TERT启动子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预后预测及治疗意义

张琼;郭冠军;曾许欣;吕文格;王贤柱;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其最常见的亚型。PTC预后较好,但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对患者的总体生存构成重大威胁,其病因和分子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研究发现BRAF基因V600E突变(BRAFV600E)与PTC的不良预后特征有关。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突变在PTC中被认为是不良预后的主要指标。当BRAFV600E和TERT同时激活时,肿瘤进展更快,这些突变是甲状腺癌新的诊断和预后遗传标志,可以帮助确定高危患者亚群,使高危患者从强化治疗和随访中获益。

2025 年 05 期 v.28 ;
[下载次数: 4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短篇论著

结肠镜检查前联合应用多种肠道准备药物效果评估

黄菊;程秋晨;仲鑫亮;郑明欣;尹楚;

探讨硫酸镁联合应用多种辅助药物用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将72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实验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维生素C、口服补液盐、伊托必利、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二甲硅油用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对照组单用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肠道清洁效果、息肉检出率、排便情况、祛泡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耐受性。实验组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BBPS)为(7.14±0.8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1±0.46)分(P<0.05);实验组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6.22±6.90)min比(33.58±7.74)min,P=0.525],总排便次数也多于对照组[(8.83±2.04)次比(6.78±1.57)次,P=0.2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祛泡评分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5%比72%,P<0.05)。实验组的息肉检出率、新发息肉检出率及检出个数略高于对照组[72.2%比69.4%、30.6%比22.2%及(2.61±3.06)个比(2.42±3.02)个,P>0.05]。实验组腹痛、腹胀、恶心及镜检后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口感评分满意率及重复意愿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83.3%比50.0%及94.4%比77.8%,P<0.05)。联合用药方案具有提高肠道清洁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耐受性的优势,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2025 年 05 期 v.28 ; 2022年安徽医科大学校级课题(2022xkj221)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论著

FGFR2基因rs3135718和rs1219648多态位点与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

黄芙蓉;刘阳;任鸿;姜永冬;

目的:探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黑龙江汉族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及其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技术(Snapshot)分析方法,检测747例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716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FGFR2基因rs3135718和rs1219648多态位点基因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747例病例组中选取338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R2蛋白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rs3135718和rs1219648多态位点与其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FGFR2基因rs3135718和rs1219648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rs3135718位点,与TT基因型携带者相比,CT基因型、CC基因型和CT+CC基因型携带者患乳腺癌风险增加(OR=1.280,95%CI:1.003~1.633;OR=1.500,95%CI:1.112~2.023;OR=1.341,95%CI:1.066~1.688)。对于rs1219648位点,与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A基因型、GG基因型和GA+GG基因型携带者患乳腺癌风险显著增加(OR=1.352,95%CI:1.063~1.719;OR=1.826,95%CI:1.361~2.504;OR=1.475,95%CI:1.175~1.852)。然而,FGFR2基因rs3135718、rs1219648位点与其蛋白表达无显著关联(χ~2=0.052,P=0.820;χ~2=0.117,P=0.732)。结论:FGFR2基因rs3135718和rs121964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黑龙江汉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显著相关,而这2个位点与FGFR2蛋白表达无明显关联。

2025 年 05 期 v.28 ;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基金(LBH-Q20133)
[下载次数: 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随机森林与Cox回归模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预测的对比

李广洲;王红雷;陈喜全;贺洋;陈艳浩;胡翠;王苗;张德晓;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随机森林与Cox回归模型,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选择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68例HBV感染HCC患者,根据患者生存和死亡情况分为预后良好(n=266)、预后不良(n=102)两组。单因素与Cox回归分析HC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构建Cox回归、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吸烟史、Child-Pugh分级、肝硬化、微血管侵犯、TNM分期、肿瘤包膜完整性、规律抗病毒治疗、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R)、HBV-DNA载量、甲胎蛋白(AF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II)、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微血管侵犯、规律抗病毒治疗、HBV-DNA载量、NLR、PLR、SII、AGR是HBV感染HC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预测预后的AUC为0.870;随机森林模型获得重要性排序为HBV-DNA载量、肝硬化、规律抗病毒治疗、微血管侵犯、NLR、PLR、AGR、SII,预测预后的AUC为0.926;随机森林模型预测的AUC大于Cox回归预测的AUC(Z=2.411,P=0.016)。结论:HBVDNA载量、肝硬化、规律抗病毒治疗、微血管侵犯、NLR、PLR、AGR、SII是HBV感染HCC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预后价值较高,优于Cox回归预测模型。

2025 年 05 期 v.28 ; 2024南阳市科技发展计划(24KJGG255); 河南省二〇二三年科技发展计划(232102310256)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小儿阑尾脓肿腹腔镜一期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杜增云;王志超;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脓肿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脂肪液化(OIH)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2月在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阑尾的170例阑尾脓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前100例纳入训练集,按照术后是否发生OIH分为非OIH组(n=66)和OIH组(n=34)。按照同样标准,后70例阑尾脓肿患儿纳入验证集,其中非OIH组44例和OIH组26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OIH的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回归评估各因素的重要性,依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对因素进行排序。构建术后OIH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强影响点分析、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非OIH与OIH组的脂肪厚度、使用高频电刀、切口清洗、Hb、WBC、Alb、HbA1c及合并基础疾病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脂肪厚度、使用高频电刀、切口清洗、Hb、WBC、Alb、HbA1c和合并基础疾病是OIH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脂肪厚度、Alb、使用高频电刀与术后OIH关联最紧密,且脂肪厚度、Alb、使用高频电刀模型组成的多因素模型对术后OIH风险评估价值良好,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回归模型行强影响点分析,Cook距离均小于1,即建模数据中没有显著影响模型参数估计的数据点。ROC曲线的AUC为0.925(95%CI:0.887~0.953),即模型区分能力良好。模型校准曲线近乎呈一条对角线,意味着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近似相等,计算Brier值=0.095,说明模型预测能力较好。阈概率为0.1~0.9时,预测模型的决策曲线均高于2条极端曲线,即预测模型净收益更高。结论:脂肪厚度、Alb水平及高频电刀的使用与术后OIH呈现出紧密关联。由脂肪厚度、Alb水平和高频电刀使用情况所构建的多因素模型,在小儿阑尾脓肿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后OIH风险评估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能。

2025 年 05 期 v.28 ;
[下载次数: 2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病例报告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刘蒙蒙;时光喜;孙子渊;

<正>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breast,NECB)在临床上十分罕见,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形态、免疫表型和高级别细胞学特征的癌~([1]),通常表现为ER、PR阳性,Her-2阴性,Ki-67高表达,其发生率在所有乳腺癌中不足1%~([2-3])。笔者报道1例NECB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的复习和讨论。1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因“左乳结节1周余”入院,查体:左乳内上可扪及直径约1.5 cm的结节,质硬,界清,活动欠佳,与周围组织粘连,压痛(-)。超声示左乳多发低回声结节,大者:左乳内上7.5 mm×13.9 mm,欠规则,界欠清,回声欠均匀(图1)。乳腺钼靶示左乳见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较大者位于内上象限,

2025 年 05 期 v.28 ;
[下载次数: 2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颈部单中心性Castleman病1例并文献复习

魏梦姣;吴国君;辛华;巩武贤;田兴松;

<正>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非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2018年CD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1])。1954年,Castleman等~([2])首次报道了类似胸腺瘤的纵隔肿瘤患者,因此命名为“Castleman’s Disease”。将山东省立医院确诊的1例颈部单中心性CD(un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U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1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因“查体发现左侧颈部实性占位14天”于2022年5月24日入院。患者肿块不伴触痛,无临床症状。自发病以来,一般情况正常,无特殊病史。查体:甲状腺左叶下极触及一大小约3cm×2 cm×1 cm肿物,边界欠清,形态不规整,质韧,

2025 年 05 期 v.28 ;
[下载次数: 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短篇论著

新式质量控制对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

刘海瑛;曹莹;葛现才;

评价新式质量控制干预方案在ICU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为肠内营养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3月实施肠内营养的96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肠内营养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式质量控制干预方案,对比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目标喂养达标率、48 h肠内营养启动率、血清白蛋白值和血清前白蛋白值。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目标喂养达标率、48 h肠内营养启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ICU重症肠内营养患者管理中积极推广新式质量控制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喂养不耐受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2025 年 05 期 v.28 ; 海军后勤科研项目(CHJ23L025); 青岛市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2021-WJZD248)
[下载次数: 3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